王健
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关节与骨病外科 副主任医师
“大夫,我关节疼,是不是得了风湿?”这可能是每个中国的关节骨科医生都被问过的问题。许多患者一遇到关节痛,都觉得是“风湿” ,遇到天气变化时加重的关节疼痛,更确信是风湿无疑。骨科医疗广告更是言必称“风湿”。其实,“风湿”是个捕风捉影的概念,具有高度的误导性,将关节疼痛看作“风湿”是常见的误区。本文向大家辨析清楚“风湿”
在我们展开阐述之前。请大家先记住以下四个要点:
1、“风湿”不是规范诊断,现代医学中没有一种病叫做“风湿”。
2、湿冷天气关节疼痛并不说明是“风湿”。
4、如果被诊断“风湿”,请到正规医院看病。
捕风捉影话“风湿”
“风湿”不是一种病,是一百多种病
“风湿”两字源自中医。2500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就提到“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弊”。
在中医理论里 “风”和“湿”更多指的是两种可能致病的因素,而不是特指导致关节疼痛的疾病。
然而,现代医学的概念中,并没有一种病叫“风湿”, 只有 “风湿性疾病”(rheumatism , rheumatic disorder ,ICD-10 编码 M79.0)的概念。风湿性疾病是一大类以关节、骨、肌肉为主要症状,可累及内脏器官的异质性疾病。在引进现代医学时根据症状,借用了中医的词汇将“rheumatism”翻译为“风湿”,实际上中西医说的风湿并不是同一回事。
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(ARA)的定义,风湿性疾病包含十六大类,共一百多种疾病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风湿病”包括的疾病范围是人为划定的,这些疾病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导致关节、骨或肌肉疼痛。关节退变(老化磨损)导致的骨关节炎属于风湿病;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也属于风湿病;代谢紊乱导致的痛风还是属于风湿病;甚至运动劳损导致的腱鞘炎、网球肘都算是风湿病。而很多以骨、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也不归为此类。各类风湿病的发生机制大相径庭,更不能因为都属于风湿病而用同样的方法治疗。
“风湿”一般是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
临床上,老年患者自认为是“风湿”的膝关节疼痛,往往是骨关节炎;小诊所诊断的“风湿”,则常是类风湿性关节炎。
原发性骨关节炎是以软骨磨损为主的关节老化退行性病变,可导致疼痛和活动受限。骨关节炎与老年,肥胖,畸形,等有关,多发于承受负荷较大的关节,比如膝关节、髋关节,以及手工劳动者的手指关节。目前没有药物能逆转骨关节炎的过程,一般的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、理疗、药物抗炎镇痛、关节内注射润滑剂(玻璃酸钠),到终末期则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。
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症状为主的全身自身免疫病。机制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,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,作用于关节,则表现为滑膜炎症、增生,进而侵蚀软骨及其他关节内结构。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3倍,多发于30岁以后,一般是多个关节受累,常有手的小关节肿痛和僵硬。类风湿关节炎需要药物抗炎及抑制免疫治疗,终末期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。
阴雨天关节痛,并不说明是“风湿”
很多患者根据自己的关节疼痛在阴雨天会发作或者加重,和“冷风”和“湿气”有关,于是直观地认为这是“风湿”。实际上天气对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都存在影响,这已经得到众多科学研究的证实,但这种影响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。有研究认为天气变化过程中的气压变化影响了关节内压力,从而导致关节滑液润滑不畅导致疼痛;也有研究认为是与关节软骨在压力变化下会释放炎症因子,从而导致疼痛。总之,很多疾病的关节疼痛都和天气变化有关,不能因为自己的关节疼痛受“风”和“湿”的影响就认为是“风湿”病。
被诊断“风湿”,请一定警惕
“风湿”是中医概念,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值得发掘和研究。但将关节疼痛简单诊断为“风湿”,却令人十分担忧,不规范的诊断至少会带来以下两方面的问题:
其一,很多关节疾病,当明确诊断之后,对症下药,治疗往往简单而有效;反之如果延误诊断治疗,病情加重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。例如,急性化脓性关节炎8小时内不进行有效的引流会导致关节软骨软骨损伤;如果是多关节感染,文献报道经诊治的患者死亡率为30%~50%,如果把化脓性关节炎诊断为“风湿”,后果不堪设想。
其二,不规范的诊断,往往伴随着不规范的治疗。对于关节疾病来说,由于一类假药的存在,的不规范诊治尤其危险。近年来,一些不法厂商为追求经济利益,用价格低廉、作用猛烈、副作用多的糖皮质激素(即老百姓常说的“激素”)制成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,在说明书上隐瞒了真实药物成分。这些假药以正规镇痛药便宜几十上百倍的成本,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,而代价则是激素带来的内分泌失调,股骨头坏死,感染等严重并发症。这些药物常来自香港、澳门等地,造成的悲剧在临床上屡见不鲜。
所以,如果不规范的医疗单位或个人将您的关节疼痛诊断为“风湿”,建议您转至正规的公立医院就诊。
老百姓将关节疼痛都看作“风湿”,是科学普及不足加上一部分不规范的中医的影响导致的认识误区,造成了患者的迷惑,有时甚至延误了诊断和治疗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,这一误区将逐渐成为历史。
本专栏稿件由专家本人发布或提供,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;媒体合作请联系:020-37617238
扫一扫右边二维码
专家信息尽在您掌心